五月份除了想到勞動節與母親節外,其實還有一個新生的節日-臨床心理師節!「臨床心理師節」始於民國103年,是根據考試院民國75年5月15日第七屆第80次會議紀錄顯示,「首次出現公職臨床心理科」專有用詞的日期。因此,將臨床心理師節訂在每年5月15日,恰巧也跟國際家庭日同天。
很特別的是,臨床心理師除了在醫院的精神科之外,另外像是神經內科、神經外科、家庭醫學科、血液腫瘤科、復健科、兒童心智科或安寧病房等皆有臨床心理師的服務。活動假牙
以國內來說,臺大醫院、嘉義基督教醫院,以及大林慈濟醫院更設立有獨立運作的「臨床心理中心」;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於民國106年八月則成立了「全觀式社區預防暨心理健康中心」,提供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服務。
不管是何種心理服務,臨床心理師藉由深入評估病人的認知與情緒功能、壓力狀態及人格特質,給予適當的心理治療,例如:放鬆訓練、壓力管理、生活調適、親子或家庭關係諮詢、成癮防治、創傷心理復原、腫瘤心理照護或安寧心理照顧等。
活動假牙的使用壽命有限,需要定期更換。老人習慣長期戴一副假牙,適應了以後就一直戴著一副假牙不更換。還有些老人覺得更換活動假牙過程麻煩,覺得活動假牙不更換問題也不大,實際上,一副假牙戴的時間過久,會加速牙槽脊的吸收萎縮,牙床會加速變低,建議老人每五年左右考慮重做新假牙。那麼老人戴活動假牙要如何做好假牙和口腔護理呢?首先飯後要取下假牙沖洗乾淨,漱口後再戴上。睡前把假牙摘下沖洗乾淨後浸泡在涼水中,不要用熱水或酒精,會使義齒變形。也可以使用假牙清潔液浸泡。如果戴假牙過程中出現壓痛、鬆動、咬合變低等情況,應該盡快回診,修改或更換不合適的活動假牙。就算沒有任何不適,也建議患者定期每隔半年到牙醫處檢查,發現並預防假牙的一些早期問題。本身已經無牙老人也要每天早晨用軟毛牙刷來刷洗牙齦、牙槽、舌頭與上齶。有的老年人舌苔較厚,易黏附食物殘渣,可用舌苔專用刷輕刷舌苔。對於牙齒的護理很多老年人觀念薄弱,對不清潔假牙威脅健康認知也不夠全面,以至於讓活動假牙對身體造成傷害還全然不知,所以老人一定要特別關注自己的假牙,這樣才能在發現不適應、不舒服及時調整。
除了在醫院體系之外,臨床心理師也深耕學校、社區、企業、監獄或法院。舉例來說,大專院校的學生輔導中心聘有臨床心理師,把關學生的心理健康;社區內設立的心理治療所或社區心理衛生中心,則可提供社區民眾第一線的心理服務;一般公司企業亦與臨床心理師合作,協助職場員工增進心理幸福或減輕工作壓力;監獄中的臨床心理師協助評估受刑人心理狀態,給予適合的輔導機制。國內地方法院觀護人室,於2017年六月起增設臨床心理師職位,協助特殊個案進行心理諮商輔導,協同鑑定個案之身心狀況。
根據考選部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高等考試心理師考試的相關資料,目前台灣約有1800位領有專業證照的臨床心理師;相信在臨床心理師默默守護民眾心理健康的同時,民眾也可透過「臨床心理師節」更認識與鼓勵這群心理健康的守護者。活動假牙
美白牙齒是對健康或美觀而言,都是非常值得的一筆自我投資。希望本篇文章能幫助愛美的你更了解幾種常見的牙齒美白方式。呼籲愛美的朋友在選擇美白牙齒的方式上,切勿抱著貪小便宜或跟風心態,使用來路不明或價格便宜的牙齒美白產品,也不要讓非專業牙醫師為你施作美齒相關療程,以免牙齒還沒變白,反而先賠上健康哦!畢竟牙齒屬於自己身體的一部分,交給專業牙醫師評估才是最安全的做法。無論哪種牙齒美白方法,都必須讓醫師依據你的口腔健康狀態、牙齒型態和對美白牙齒的需求,來進一步建議適合你的療程。而美白牙齒後還要養成正確的日常清潔習慣,才能延長效果,用健康又有效率的方式重新擁有亮白人生!